
3675综合信息/col/col1229369547/index.html部门网站/col/col1229369770/index.html区政协/col/col1229372600/index.html政协会议/col/col1229373861/index.html全体会议/col/col1229373863/index.html十六届三次会议/col/col1229781891/index.html大会发言/col/col1229781897/index.html
暖“新”更暖心 让城市更有温度 加大关爱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力度【区总工会 团体】
|
|
发布日期:2024-02-22 11:47:57
???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
习近平总书记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近些年,依托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送餐等,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我国劳动者新的就业形式,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我区现有中国邮政、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顺丰、京东等快递企业,从业人员500余人,加上饿了吗、美团、保安员等,我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数达5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0.8%。这些新业态职工除了电商类的,大多数为高中和初中学历,因行业特殊性,流动性较大,从业年限基本为1至2年,队伍不稳定,多数都没有五险一金等保障,劳动强度大导致意外发生率高。随着队伍的扩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权益保障难、参保困难等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度监管有待加强。《浙江省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从用工、报酬、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权益维护等7个方面对新业态从业者劳动保障进行了明确,但企业落实情况不尽人意,主观部门监管措施滞后,导致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保障。据调查,我区外卖骑手参加社会保险率不足5%。快递物流业类企业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仅占6%,大部分签订承包合同占 84%,另有10%口头约定。参保不及时、协议不规范、维权成本高,亟待主管部门加强制度监管。 二是参保意愿有待提高。《社会保险法》《浙江省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浙江省用人单位招用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等文件分别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单位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社保费均由个人承担。同时,新业态等7大类特定人群可以与用人单位构成工伤保险关系。但现实中,由于个人缴费高、挂靠风险大、工伤不能个人缴等因素,新业态从业人员缴费意愿普遍不高,工伤保险参保不了,职业保障不够全面。 三是社会认知有待进步。“快递小哥”劳动强度大,常年奔波在路上,但社会认同感不高,存在客户不理解送件难、个别小区不物业不让放、客户恶意投诉多等情况。通过走访了解,他们日工作时长非常长。80%以上的快递员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双11等快递高峰时段一线员工工作时长超15小时。工作环境较差,快递员常年奔波在大街小巷,风吹日晒、严寒酷暑,工作场所环境也较简陋。加之邮政行业准入门槛低、人员社会地位低、流动性大,基层快递从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对自我、对行业认可度较低等一系列特点,造成多数从业者存在心理自我认同感不高,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 为关心关爱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健全完善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体系,助力共同富裕,建议如下: 一、完善社保机制,强化权益保障。要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模式,加强政策宣传,让从业人员对社保政策“看得懂、算得清”,促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此外,仍需加强制度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劳动保障政策。只有对社保机制加以完善,确保从业人员可获得全方位保护,才可使社会环境更加稳定有序,这对新业态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范劳动用工,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用人单位、平台企业的用工指导,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确保用人单位能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为从业人员权益提供保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对于能够明确成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其次,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劳动管理的,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再次,用人单位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要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保障从业人员的权益。最后,平台企业采取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当从业人员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其要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三、形成关爱氛围,尽显人文关怀。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努力实现对该群体的有序管理和关爱服务相结合,倾听了解他们提出的诉求,梳理形成服务清单,开展系列活动,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在评优评先、困难帮扶、助医助学等工作中,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给予倾斜,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这一劳动群体,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