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体育投注_足球365比分-直播*官网

图片

图片

大会发言
您当前位置:

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3-02-20 19:44:22 ??? 文章来源:足球365比分:政协办公室 访问次数: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秋季学期,全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共9所(丽新民族小学、高溪小学、严鸟小学、双黄小学、黄村小学、巨溪小学、西溪小学、泄川小学、仙渡小学),学生总数670人,教师总数118人(统计表附后)。其中100人以上的有2所(丽新民族小学、高溪小学)。

Dingtalk_20230220194210.jpg

目前,现有的9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都是“融合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校区,通过城区基地校的引领带动,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校一品”特色突显。如黄村小学“信孝+耕读”传统文化;仙渡小学“北乡抗日”红色文化;丽新小学“畲乡特色”民族文化、泄川小学“土豆换苹果”德育文化等等。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偏低。小学师生比标准为1:19,而我区小规模学校的师生比远高于这个比例,如原峰源小学14名学生拥有12名教师;原雅里教学点6名学生拥有3名教师;现双黄小学15名学生拥有9名教师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区教师编制紧缺的现状。另外,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少于400名学生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一律按400人保障(生均公用经费900元/生·年,其中10%用于教师培训,保安、保洁人员等经费也从里面支),财政投入人均占比大。

(二)教学质量不稳定。因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学生数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成绩波动幅度大。如西溪小学2年级就1名学生,全校2年级的一分三率都押在这名学生上,这名学生优则全段优,这名学生不合格则全段不合格,教学质量数据因样本太少,几乎无参考价值。同时,小规模学校多数父母文化层次不高,长期忙于农活,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把学校当成了官方免费带娃的场所,导致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都不高,学业成绩不理想。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我区计划于2024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该项创建工作所有农村小规模学校都属于考评对象。从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与创建指标还存在差距。尤其是用房比较紧张,功能教室、专用教室个数和面积还达不到要求,如,巨溪小学无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只能把少先队队室与音乐教室共用、把儿童之家与美术教室共用;泄川小学会议室同时兼作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面积不足40平方米。

三、下步思路

(一)聚焦“城乡均等”,优化教育布局调整

以“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导向,根据我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综合施策,分三年推进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

一是科学评估。坚持“应留必留、应并则并”原则,充分结合足球365比分:农村小规模学校地理位置、发展趋势及“十四五”教育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化建设、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借力大搬快聚和碧湖未来新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1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均等化。严格按照布局优化方案的调研、制订、论证等程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意见,保障群众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

二是平稳分流。坚持“先建后撤、保障就读”的原则,依据当地教育资源供给、地域交通、学生人数、大搬快聚等情况,分步实施学生分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学生分流以就近学校就读为主(西溪小学、仙渡小学、泄川小学主要分流到雅溪学校,双黄小学主要分流到长岗背小学、天宁小学;严鸟小学、黄村小学主要分流到青林小学;巨溪小学主要分流到联城小学),其它学校在有空余学位前提下,优先保障分流学生就读。大搬快聚家庭子女,在安置地就近入学。在符合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同一家庭的二孩、三孩可申请在其兄、姐(弟、妹)的同一所公办小学入学,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三年行动计划时间内,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校生,在符合城区公办小学招生条件下,家长可申请转入城区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

三是强化保障。坚持“县域统筹、积极稳妥”的原则,做好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风险排查,及时掌握动态,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等工作。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村双委、学生家长、当地群众的思想动员和稳定工作;教育部门制定师生分流工作方案,宣传、政法、编办、公安、财政、人事、交通、信访等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平稳落实。妥善处置撤并后的教育资产。

(二)聚焦“优质均衡”,推进农村教育提质

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持续推进保留的小规模学校教育提质工作。

一是强化结对帮扶。进一步强化融合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强化数字化帮扶,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城乡学校同步课堂视频直播互动教学,结对学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等形式,实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学校辐射,让农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服务。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持续落实好农村学校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如校区负责人的由城区学校中层或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新教师“先进城、后下乡”、农村补贴、支教补贴等制度。探索建立“住教、走教、送教”三位一体的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配齐配好“住教”教师,以“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保障学校教师编制;借力职称评聘、教学质量奖等,引导激励城区优秀青年教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积极探索“走教”教师,以城乡学校共同体、网络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推动名优教师走进小规模学校。加强对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活保障和人文关怀,使其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心农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