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四届足球365比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简 报
第3期
大 会 秘 书 处 2014年3月5日
3月4日上午,第7、8、9、10组的委员和列席同志围绕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展开讨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毛子荣和王小荣、雷萍、谷江南、陈元龙、李一波等领导到讨论组看望委员。区政协主席谷江南,区委常委、政协党组副书记、统战部长朱超模,区政协副主席阮小荣、任文红分别参加讨论。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认为,两个报告内容全面、文风质朴、数据详实,对2014年工作部署重点突出、积极务实。现将委员和列席同志的发言简报如下:
第7组
(法制组)
魏建平:建议党委、政府减少会议,缩减参会范围。
苏增平:建议领导带头做好限时脱稿讲话。
孙越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的成员,应从省、市下派,防止因相互熟悉而影响工作。
金洪斌:建议加强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大会即席发言让人耳目一新,感受非常深刻,希望继续发扬。
徐伟群:向形式主义开刀,让纪委职能回归到执纪监督办案工作。
武瑜芳:希望委员们通过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发挥职能作用。
虞海雄:规划、发展要根据地方实际实事求是。政协提案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洪万升:一个社区办公室挂二、三十块职能部门的牌子就是形式主义。
廖卫民:希望委员们多支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王智勇:一是在背景介绍、问题角度、用语选择上区别即席发言和台上发言。二是提高提案质量,加大提案督办力度。三是建立“创卫”和“五水共治”等工作的长效机制。
李冠武:一是递交的提案被落实到本单位承办,影响了撰写提案的热情。二是提案承办单位以电话形式询问提案人对办理工作是否满意,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满意。
张小平:很多单位的提案答复工作都交由秘书去做,秘书对具体工作不清楚,只能收集材料,整理答复,容易产生应付了事现象。
(摘编人:郑鹤翔)
第8组
(社会组)
叶祥根:建议委员们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建言献策。
翁阁谞、王琳、梁玮珺、任迎春:建议委员们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积极履职,多开展调查研究,多反映社情民意。
潘正亮:即席发言的同志贴近民生,观点新颖,切中时弊。建议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整合资源,有所作为,让国学进社区、进企业。建议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少参与政治活动,少搞形式主义。
阎丽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要减少对普通群众的影响。
周海潮:政府部门下企业调研应结合企业实际,应当以企业为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不要让企业疲与应付。
江日伟:加强政协各界别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便委员间互相学习,提升履职水平。
(摘编人:徐 峻)
第9组
(港澳台侨民宗组)
陈海波:提案办理工作不在于形式,要更加注重提案所提建议意见的落实。
周景放:对报告提到的民主监督内容印象特别深。建议让每个委员都有机会参与民主监督,每个委员要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沈永乐:南山工业园区到处是垃圾和污水,污水直接流入瓯江。希望南山工业园区在“五水共治”和“创卫”工作中积极行动起来。
李顺富:即席发言讲得很好。政协履职评价办法调动了委员和党派团体的履职积极性。建议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处理好水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规划好畜禽养殖的地点,不搞一刀切。
梁宜健:建议规划畜禽养殖区域,在发放养殖补贴前审查排污情况,对不达标排放的,不给补贴。
阙沛军:建议委员们利用提案多为群众办实事,为政府出主意。
蓝明尧:“低保户”收入摸不清,容易让人钻空子。建议取消农村低收入户补贴,把这部分钱用来补贴70周岁以上老人的农医保。
张亚华: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很多事情要做。建议学习台湾等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刘新水:建议选择好产品,形成产业链,保障物流等配套设施,抱团发展电子商务。
释慧圆:建议推荐有德有才的社会贤达人士,通过“人文大讲堂”宣讲儒家精神,促进思想统一,有效开展“五水共治”、“创卫”等工作。
唐赤昱:建议把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舞板龙活动办下去。以前青林村和武村的板龙都很有影响,也很有特色,但目前已多年没有活动了,这样下去将面临失传。
雷秀香:可以借助市政协委员的力量,对接市级有关部门,探讨解决老小区外墙瓷砖脱落等问题。
(摘编人:武 雯)
第10组
(港澳台侨民宗委特邀委员组)
梁满云:今年,我们要开展莲都华侨文化的课题调研,不仅要挖掘衣食住行生活方面的文化,更要挖掘莲都侨商打拼世界的精神文化。
章丽和: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在国外的莲都人和侨商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如果能建立一个较为宽广的信息平台来服务侨商,这样对莲商回归更具有吸引力。侨商在信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在机遇面前,自己现有的财力还不足,但是如果能够抱团发展,信息多了,实力强了,机会也就多了。
林夏寅:目前侨商回国投资涉足的产业主要是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建议政府在投资方面做好引导,让侨商能够尽可能涉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实体企业等领域,做到良性可持续发展。
邱海华:我出国已经有35年了,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国外创业靠吃苦打拼,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就不同了,他们既有资本,在文化、理念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素养。
蒋雄新、缪银荣、李泰、孔祥巧:国内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国外的侨商感受也很深。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有了祖国坚强的后盾,我们侨商在外打拼就更容易些。
王春荣:我一直很想在莲都开企业、办厂。原本计划在南山办企业,但是园区准入门槛很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个人投资,很难达到入园要求。我建议政府是否可以降低门槛或者另外规划一个区块,让我们这些小企业也能进入园区,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
周 勇:莲都侨商在国外的知名度还不高,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莲都侨商组织的影响力。莲都的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很多青田侨商、侨眷都喜欢到莲都置业、生活、养老,建议将侨商、侨眷的养老问题与养生莲都相结合,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提供更多服务,吸引更多的侨商回乡投资、发展。
(摘编人:李飞)
(本期责任编辑:赵军浩 周 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