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体育投注_足球365比分-直播*官网

图片

图片

大会发言
您当前位置: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发布日期:2020-09-10 10:21:13 ???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区政协科技界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手段。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2001年起,国家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1.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40余亿元,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4多亿元,突出体现了“小专项、大效益”的特点,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及48%2011年前者达到6977元,实现连续8年较高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

一、我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现状

为加快我区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围绕区政府提出的蔬菜、水果、畜禽三大优势产业和茶叶、瓯柑、笋竹两用林三大潜力产业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部门争取上级农业科技经费共3000多万元,其他: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项(其中省级11项,市级25项),补助经费54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支持经费840万元,获得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经费支持250万元,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及其它农业项目经费支持50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区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转化,尤其是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和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蔬菜和水果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农业部门获得国家、省、市农业专项支持达近亿元,大力推进了农业“两区”建设,农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业科技成果推而不广。农业生产涉及面广、分散、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科技成果转化受非科技因素影响大,加上我区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结果好多成果往往是转而不化、推而不广,造成许多成果有转化,但推广应用面不广,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应有效益的发挥。

(二)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推广服务的内容常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需求,导致科研、生产脱节。同时农村基层推广力量十分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小而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资金投入偏小,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由于我区财力有限,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投入一直较小,导致有许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四)单项技术成果较多,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不足。近年来,如单个品种、单项技术的引入、示范推广占到75%以上,而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多项技术的集成并示范推广。

三、加快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我区实际,大力引入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要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作为我们县级基层单位,由于技术水平、资金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要实现品种和技术创新很难,而通过引入、熟化,是最有效、快捷、可行的途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我们要根据我区的产业发展、气候土壤、栽培水平情况,每年都有针对性的从各地及有关单位引入一批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以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保证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投入,合理配置研究与转化的资金投入比例,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民间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现有体制下,科技、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渠道和方式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各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部门在人、财、物上的优势,以“两区”建设为平台,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农民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是通过引导、鼓励、规范,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增强合作社对农民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通过知识更新培训和再教育,提高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增加专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技术推广能力;三是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展技术示范与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意愿和能力。

(五)建立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农业科技成果,防止该类“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