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11-156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局 | 成文日期 | 2011-09-01 00:00:00 | ||
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带动转型
背景:发展形势迅猛、现实需求迫切 在科学技术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莲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是处在工业高速发展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迫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处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期,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成为迫切要求;三是处在改革开放水平的提升期,以国内外高层次、实质性合作交流加速竞争力提升势在必行。“十二五”是莲都实现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5年,迫切需要科技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现状:成绩喜人但基础较弱 回顾莲都“十一五”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9408万元,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30项,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产值31450万元。建成7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与国内28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成科技合作49项,签约金额2276万元,引进科技成果25项。“十一五”期间,市区专利申请量1037件,授权量893件。培育专利示范企业10家。以两镇(碧湖镇、大港头镇)三村(郎奇村、堰头村、小山村)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核心示范点,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建立了科技示范模式。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一系列现实问题仍然需要面对和解决:一是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较低;二是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弱;三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创新人才严重缺乏。据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莲都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项指标虽在全市九个县(市、区)中均名列前茅,但纵观全省排名非常靠后,分别位于全省63、67、76位。 思路:重在创新、重在结合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引进、推广、应用、产业化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把实现体制、项目、平台、人才、环境“五位一体”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实施科研项目,攻克关键性共性技术,突破主导产业技术链,形成优势领域产业链,通过培育、借用、拓展,多形式、多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立足区情,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导向,优化配置;强化创新,搞好结合;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目标:机制体系明显完善、各项水平显著提升 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全区科技综合实力继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财政科技支出占经常性财政支出3.5%以上,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1.5%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以上。 ----培育3家高新技术企业(含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 ----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达到1200件和1070件以上。 ----培育5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5家农业科技企业。 ----建成企业研发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8家。 ----提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科技集成应用水平。 ----全区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 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完善一个机制,构建一个体系,实施两大战略、六大行动计划,完成四项主要任务。 一个机制:科技投入机制; 一个体系:科技创新体系; 两大战略:一是四外两基地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二是知识产权战略; 六大行动计划: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计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培育计划、重大农村与民生项目示范计划、重点政产学研合作项目计划、富民强县创新服务团队建设计划。 四项任务:一是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升新型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引导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工作。 保障措施:四层保障推进科技发展 一、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其办事机构的职能和确定科学的工作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与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进步激励政策。 二、科技投入保障。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融资为手段,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全方位投入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三、科技人才保障。继续推进“引人与引智并举”战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环境,探索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加速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四、科技环境保障。大力实施“四外两基地”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做好“走出去、请进来”两篇文章。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科技发展环境。 |